
冬季室外气温低,对很多人来说出门需要巨大的勇气。很多家长也会觉得,“冬天少出门,孩子少感冒,暖暖和和待在家里最省心。”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视光科唐琰主任提醒家长朋友,冬季宅在家,看似“安稳”的背后,孩子的视力可能正在悄悄下降,冬季,往往是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加速期”和“高危期”。 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如何帮孩子守住冬季的视力防线。
为什么冬季更容易发生“视力滑坡”?
冬季视力“滑坡”是多种不利因素叠加的结果:
1.户外活动急剧减少,“光营养”严重不足
户外的光照强度远高于室内,高强度的光照可以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能有效阻止眼轴变长,而眼轴变长正是真性近视的根源。大量研究证实,保持每天约2小时(或每周累计10小时以上)的充足自然光照,是预防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核心保护因素。
冬季白天短、气温低,孩子出门机会锐减,眼睛无法获得足量的“光营养”,自然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天然防护屏障。
2.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
户外时间缩减,孩子待在室内的时间变长。写作业、看书、画画、拼图、玩玩具……这些都是近距离用眼。更值得警惕的是,为打发时间,电视、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和时长也会显著增加,使得眼睛的睫状肌长期处于紧张、痉挛状态,加剧视疲劳,催生近视或导致度数飞涨。

冬季如何科学保护孩子的视力?
家长需要坚定的一个核心是,即便在冬季,也应该尽可能“挤”出户外时间。
1.抓住“碎片”时间户外活动
学习日不需要一次性在户外待2小时。可以上午课间操时间、中午阳光最好时、下午放学后,分次累计,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暴露。

2.有效户外可以周末“补课”
周末可以选择中午时段,带孩子去公园、广场散步、跳绳、跑步、骑自行车,或者简单地踢毽子、扔飞盘。即使是阴天,户外的光照也远比室内有益。
3.阳台可作为“补充站”
在天气极其恶劣无法外出时,可以引导孩子在开阔、明亮的阳台或窗边进行活动,如远眺、做眼保健操、听故事等。虽然效果不如直接户外,但仍是很好的补充。
4室内用眼,严守“20-20-20法则“”与“一尺一寸一尺”
这是针对所有近距离用眼的黄金法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要抬头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远处物体,至少20秒。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个小闹钟来提醒。

端正读写姿势:确保“一尺一寸一拳”,即眼睛离书本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5.学习区域保证充足的光照
确保学习区域光线充足、均匀,优先使用自然光。夜间学习时,除台灯外,应同时打开房间顶灯,减少明暗反差,避免眩光。
唐琰主任提醒,如果家里有条件,还可以巧用室内空间,打造“护眼游戏区”,如跟孩子一起做远、近追视游戏,在室内进行投掷类(小球、沙包等)游戏,以及多利用音频资源替换视频资源,让眼睛尽可能得到休息。
“内外兼修”,均衡饮食为眼睛提供内在动力
多摄入深色蔬菜和黄色水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玉米、蓝莓、柑橘等,它们富含的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C等是眼睛“防晒剂”和抗氧化剂。
补充优质蛋白:鱼虾、鸡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质和钙,是眼球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
少吃甜食:过量糖分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可能导致眼球壁韧性下降,助长近视发展。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也非常关键。

最后,唐琰主任建议定期检查,从孩子3岁起应至少每半年到正规眼科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健康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这不仅能查出当前的视力问题,更能动态监测孩子的远视储备和眼轴增长速度,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预警”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