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苦,往往藏在“每月必至的剧痛”“逐年增大的子宫”“不敢奢望的生育梦”里。传统治疗中,要么忍受药物无法根治的反复,要么接受切除子宫的无奈—— 直到谢俊敏带着20年妇科临床经验、1.6万例保宫U手术实践,在青岛新阳光妇产医院(谢俊敏腺肌保宫中国东部诊疗基地)搭建起“保宫治腺肌” 的诊疗平台。这份“20年+1.6 万例”的积累,并非单纯的数字叠加,而是藏着让无数患者重获健康的“手术密码”:精准的经验判断、细腻的技术落地、完善的诊疗支撑,缺一不可。
1994年踏入妇科领域时,谢俊敏便注意到腺肌症患者的特殊困境:“很多女性抱着‘宁切子宫也不遭罪’的想法就诊,其实是看不到保宫的希望。”这一观察,成了她 20年深耕保宫诊疗的起点。从最初参与传统保宫手术,到研发保宫U手术体系,再到累计完成1.6万例手术,她的核心转变,是从“关注手术本身” 到“关注患者全周期需求”。
“1.6万例手术,每一例都是‘教材’。”谢俊敏在青岛新阳光的诊疗例会上常说。早期,她发现部分患者术后复发,并非技术不到位,而是术前适应症判断偏差—— 比如合并严重宫腔粘连的患者,需先处理粘连再手术;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子宫肌层保留厚度需比普通患者多1-2mm。这些细节,都来自每例手术的术后随访总结:2008年,她为一名32岁弥漫型腺肌症患者手术,术后1年患者因肌层修复不足未能成功怀孕,此后她便在手术中为备孕患者增加肌层保护步骤,这一调整让后续备孕患者的术后妊娠率提升15%。
在青岛新阳光,谢俊敏的“经验判断” 成了诊疗第一道关卡。2023年,烟台患者王女士带着5年腺肌症病史就诊,此前多家医院建议切宫,谢俊敏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其病灶虽广,但子宫肌层弹性尚可,且有微小内膜损伤—— 她没有直接安排手术,而是先通过药物调理2个月修复内膜,再实施保宫U手术。术后6个月,王女士不仅痛经消失,还成功自然受孕。“不是所有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都要‘立刻做’,经验告诉我们,多一步准备,患者的恢复就多一分保障。”谢俊敏说。
保宫U手术的核心是“保宫” 与 “祛病灶”的平衡,而这份平衡的实现,藏在谢俊敏20年积累的“细节密码” 里。在青岛新阳光的手术室,她的手术流程有一套“固定动作”,却又能根据患者情况灵活调整—— 这正是 1.6万例手术练出的“肌肉记忆” 与 “临床智慧”的结合。
术中病灶清除环节,谢俊敏有个“三查原则”:一查子宫前壁与浆膜层交界处(易遗漏微小病灶),二查子宫角部(病灶易包裹血管),三查宫腔内膜下(避免损伤内膜)。这一原则源于2015年的一例手术:当时她为一名患者清除病灶后,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子宫角部残留0.3cm病灶,此后便增加了“三查” 步骤,这让病灶清除率从98%提升至99.7%。在青岛新阳光完成的3500+ 例手术中,这一原则始终贯穿,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病灶残留率不足0.3%。
出血控制是保宫手术的另一关键。谢俊敏的“密码” 是 “分区域止血”:针对子宫前壁病灶,采用“先凝后切” 减少血管损伤;针对后壁病灶,因靠近直肠,改用“边切边凝”避免热损伤。这种差异化操作,让青岛新阳光的保宫U手术术中出血量稳定控制在200ml以内,远低于传统手术400ml的平均水平。2024年3月,青岛本地患者刘女士因腺肌症合并贫血(血红蛋白78g/L)手术,谢俊敏通过“分区域止血” 技术,术中仅出血150ml,术后无需输血,3天便下床活动。
术后康复的“个性化密码” 同样重要。根据1.6万例患者的恢复数据,谢俊敏将患者分为“年轻备孕型”“中年改善症状型”“老年健康维护型”,在青岛新阳光推行差异化康复方案:备孕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子宫内膜营养支持,中年患者侧重盆底肌修复,老年患者增加骨密度监测。这种分类方案,让术后恢复周期平均缩短7天,患者满意度达98%。
谢俊敏的“手术密码” 能在青岛新阳光高效落地,离不开医院搭建的“腺肌症专项诊疗体系”。作为谢俊敏腺肌保宫中国东部诊疗基地,青岛新阳光为其配备了专用诊疗团队、先进设备与多学科协作机制,让20年经验与1.6万例积累的“密码” 有了实践载体。
医院的“术前评估中心”是第一道支撑。这里整合了超声、MRI、激素检测等设备,谢俊敏可通过3D超声重建子宫模型,精准测量病灶范围与肌层厚度—— 这比传统二维超声的判断精度提升40%。2023年,潍坊患者张女士就诊时,二维超声显示病灶局限,3D重建后却发现病灶已侵犯子宫肌层2/3,谢俊敏据此调整手术方案,避免了术后肌层过薄的风险。
多学科协作(MDT)是复杂病例的“破解密码”。青岛新阳光组建了“妇科 +麻醉科+影像科+营养科”MDT团队,针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不孕的复杂患者,谢俊敏会联合团队制定方案。2023年11月,一名42岁患者合并糖尿病与宫腔粘连,MDT团队先通过营养科调理血糖(从8.9mmol/L降至6.1mmol/L),麻醉科制定“精准镇痛” 方案,谢俊敏再实施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6个月后宫腔粘连未复发。
“1+3+6+12”随访体系是“密码”的延伸保障。青岛新阳光的医护团队会根据谢俊敏制定的随访标准,定期跟踪患者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子宫超声,3个月评估症状改善,6个月监测激素水平,12个月进行全面健康评估。截至2024年,医院已为3500+ 例患者建立随访档案,数据显示,术后1年症状缓解率98%,5年复发率2.7‰,与谢俊敏1.6万例手术的整体数据一致。
在青岛新阳光,谢俊敏的“手术密码” 最终转化为患者的真实获益。2022年,青岛患者赵女士(38岁)因腺肌症痛经10年,曾因药物过敏放弃治疗,经朋友推荐找到谢俊敏。手术中,谢俊敏通过“三查原则” 清除所有病灶,术后采用“备孕型” 康复方案,2023年赵女士成功诞下一名健康婴儿。“谢主任不仅救了我的子宫,还圆了我的妈妈梦。”赵女士在随访时说。
这样的案例在青岛新阳光还有很多:烟台的李女士术后5年无复发,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威海的孙女士术后3个月痛经消失,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些真实案例,没有夸大疗效,却印证了“20年+1.6 万例”积累的 “手术密码”的价值 —— 它不是抽象的技术,而是让患者“保住子宫、恢复健康”的切实解决方案。
在合规诊疗方面,青岛新阳光与谢俊敏始终坚守原则:所有案例均获得患者书面授权,隐去隐私信息;手术效果表述基于临床随访数据,不使用“根治”“绝对有效”等违规词;医院官网公开谢俊敏的医师资质、手术量统计与随访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20年从业路,1.6万例手术,谢俊敏在青岛新阳光的“保宫 U手术密码”,本质是“经验积累的精准”“技术落地的细节”与 “患者为本的责任”的结合。对于腺肌症患者而言,这份“密码” 不仅是手术方案,更是“保住子宫、重拾希望”的保障。未来,随着谢俊敏与青岛新阳光的持续协作,这份“密码” 还将帮助更多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患者,破解腺肌症治疗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