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迈瑞医疗的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进入全球高端医疗机构,到联影医疗的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打破国际垄断,再到微创医疗的冠脉支架凭借创新药物涂层技术与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成功进入欧洲、东南亚等高端市场并建立自主品牌影响力,中国企业的“出海”浪潮,正经历从“产品输出”向“技术品牌输出”的深刻转变。
202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中国医疗科技企业扬帆“出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① 在这一背景下,一家来自深圳的医疗科技公司——硅基仿生,凭借自主研发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强势切入长期被雅培、美敦力、德康等欧美巨头主导的全球市场,开启了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破壁”出海的新征程。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5.89亿。② 更为严峻的是,约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③对于这些患者而言,精准、便捷地管理血糖是维持生命健康的关键需求。然而,传统的指尖采血血糖监测方式(BGM)不仅会带来频繁的刺痛,更面临着监测盲区大、数据不连续等局限性。
来源: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官网(Diabetes Fact Sheets & Key Data | IDF Atlas Resources)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作为血糖监测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能提供连续、全面的血糖图谱。长期以来,全球CGM市场由少数欧美巨头主导,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传感器单价通常高达数百元人民币,患者每月使用成本往往超过千元,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通患者来说,无疑是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正是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垄断,让可负担的精准血糖管理,成为全球数亿糖尿病患者的“奢侈品”。
面对这一全球性健康挑战,硅基仿生给出了来自中国的创新解决方案。
其核心产品“硅基动感动态血糖仪”,采用第二代葡萄糖传感器技术,通过植入式柔性微针实现24小时连续、实时监测,数据可自动传输至配套的手机APP或带蓝牙功能的智能手表端。这根细如发丝的微针,近乎无痛地刺入皮下组织间液层,患者在14天的使用期内,无需定期采集指尖血,大大减轻了反复扎手指的痛苦和感染风险。同时,硅基动感动态血糖仪将测量误差控制在8.7%以内,以医疗级精度、免校准无痛操作和实时数据追踪功能,打破了国际巨头对CGM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
在确保产品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同时,硅基仿生依托本土化创新优势与智能制造能力,有效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据悉,截至目前该产品已出口至欧洲、拉美、中东等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实现海外营收近1800万美元,为当地糖尿病患者提供了糖尿病综合防治、精准诊疗的“中国方案”。⑥
IDF 发布的数据显示,沙特20~7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8.7%,位居全球第六位,对先进、可负担的血糖监测和管理方案需求极为迫切。④⑤
与此同时,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下的合作不断深化,医疗健康被明确列为重点合作领域。这一政策环境,为硅基仿生等中国创新医疗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今年2月,硅基仿生与中东地区知名医疗设备服务商ProMedEx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持续深耕中东市场,推动AGP和DTx技术在中东地区的落地,助力中东糖尿病精准诊疗技术的发展。这次合作不仅是中国先进CGM技术在海外权威医疗机构的成功落地应用,更是对硅基产品临床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有力背书。
硅基仿生的全球化征程,是中国医疗科技从“跟跑”到“并跑”乃至在细分领域“领跑”跃迁的生动缩影。中国医疗科技企业不再单纯依赖传统的低成本制造优势,而是以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正是这些核心能力,使中国医疗科技企业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重塑全球医疗市场格局的实力。
从深圳的创新高地出发,到服务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硅基仿生展现的不仅是一家中国企业的成功路径,更代表了中国医疗科技产业以原创为引擎、以普惠为初心走向世界的成熟范式。当科技创新突破国界,以解决人类共同健康难题为使命,这张闪耀着智慧、品质与担当的“中国名片”,必将在全球健康事业的广阔舞台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与认可,照亮中国医疗创新走向世界的航程。